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年内基金业绩排名第二且重仓医药股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今年一季度规模增长仅23%。而排名第一、第三、第七的产品均为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基金,其一季度规模增长分别为10倍、51倍、27倍。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三与第七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在今年1月初的资产规模均不足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规模的25%,但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热度吸引下,年初规模仍极为迷你的2只产品实现急速增长,使得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在规模上已只相当于2只产品的10%与25%,这显示出业绩或排名虽然对基金产品的规模吸金能力有正向贡献,但并不是唯一因素,甚至也可能不是主要因素。
吸金能力差距巨大
尽管许多基金产品的业绩并不逊色于人形机《大发购彩大厅用户注册》器人赛道,但基于高弹性和市场话题热度,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几乎成为本轮市场的最大的吸金产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日,鹏华碳中和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位列全市场基金年内业绩前三,收益率分别达64.87%、59.77%、58.23%。排名第一与第三的产品均以人形机器人赛道为核心仓位,而排名第二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则主抓香港创新药赛道股。
虽然前三产品的业绩差别不大,但吸金能力却显示出巨大差距。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鹏华碳中和基金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资产规模已暴增至116亿元,使得基金经理闫思倩成为一名百亿基金经理,该基金的巨大成功,对鹏华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而言显然赋能巨大。
引发许多基金公司艳羡的不仅如此,更在于短时间内的急速爆发。因为在今年1月初,该基金产品的资产规模只有11亿,这意味鹏华碳中和基金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资产规模10倍的惊人增长。
鹏华碳中和基金历史上首份定期报告为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当时该基金的资产规模仅约5900万元,以此计算,鹏华碳中和基金在不足两年时间实现了高达195倍的规模崛起,这一罕见现象反映了股票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赛道新概念的强烈关注。
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同样受益于人形机器人的超强热度。截至今年1月初,该基金的资产规模约5200万元,但截至2025年3月末,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到27亿元,实现了51倍的疯狂增长。
最强医药基金规模遭碾压
尽管医药主题基金的业绩并不逊色,甚至碾压许多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产品,但在规模吸金能力上却表现平平。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年内收益率排名全市场第二,但与重仓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第一名、第三名甚至十名之外的许多产品相比,仍显示出医药作为资本市场一个最古老的赛道,与作为新兴赛道的人形机器人仍无法在热度和弹性上相提并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3月末,汇添富香港优势基金的资产规模约为2.8亿元,考虑到该基金今年1月初的资产规模为2.26亿元,这意味汇添富香港优势基金在同期三个月内的规模增长幅度只有23%,这与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产品规模普遍的翻倍、十倍增长完全不同。
不仅规模增长幅度极为有限,在绝对规模上更是呈现单边强弱格局。
以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为例,该产品今年内的收益率为52.59%,但该产品规模从今年1月初的4900万元暴增到3月末的近14亿元。这意味着许多在1月初资产规模尚无法赶超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的产品,在3月末已实现对其规模的碾压。显示出投资者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强烈兴趣,远远大于对创新药的关注。
截至3月末,重仓创新药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的资产规模,仅相当于平安先进制造主题基金规模的20%,相当于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资产规模的10%,而后两只基金产品的资产规模在今年1月初均不足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规模的25%。
基金经理详解赛道爆发空间
人形机器人赛道产品为何能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如此之多的资金,它的核心逻辑和远景是什么?多位基金经理也给予了深度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机器人基金经理也对基金产品规模增长速度过快,保持着理性并劝告投资者最好分批买入。
“人形机器人投资路上存在起伏,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分批投资,当前板块静态估值处于较高水平、短期涨幅较大可能会面临调整压力,波动率较大,这往往是成长性赛道投资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平安先进制造基金经理张荫先认为,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人类一直追求美好生活,在这样不可逆趋势背景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无疑将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鹏华碳中和基金经理闫思倩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各国降碳承诺仍在。中国也是全球最大制造国,制造业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升级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制造业+人工智能,低碳+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相关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等都蕴含投资机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并持续领跑的关键点,2025年都有新的技术突破。
闫思倩认为,2025年内的多家汽车及零部件公司公告转型具身智能,主流车企都在加入机器人产业化阵营。更有汽车巨头何小鹏也预计未来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500亿—1000 亿元。互联网巨头像当年涌入互联网造车一样,纷纷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如之前预期,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随着中国制造与AI快速发展,具身智能在未来几年将提升各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但目前仍处于从0 到1的起步阶段,空间巨大却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将持续关注行业基本面与技术发展。
永赢先进制造基金经理张璐也认为,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判断机器人板块会持续活跃,但随着量产的逐步落地,个股可能会去伪存真,分化可能加剧,波动会有所增加。机器人板块是未来10年大级别beta机会。
责任编辑: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