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 妍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不断深化,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正面临持续的压力。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量增价跌”的显著特征。目前,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已跌至2.25%,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业绩基准降至2.69%。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银行同步优化理财资产负债管理,存款利率下行促使投资者转向理财,银行通过增加产品供给应对资金流失;而市场利率走低导致底层资产收益承压,理财产品业绩基准随之下调。在此背景下,理财子公司需提升产品收益,并帮助投资者建立合理预期。
业绩基准持续下行
普益标准日前披露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新发7481款理财产品,环《请问75彩票网》比增加254款;其中理财子公司发行5346款,占全市场的71.46%,环比增加659款。整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新发理财产品数量增长显著。
不过,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下行趋势。新发开放式产品、封闭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均持续走低。具体来看,全市场共新发的7481款理财产品中,1707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25%,环比下跌0.21个百分点;5774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69%,环比下跌0.06个百分点。
理财子公司业绩比较基准也呈现下行趋势。2025年一季度理财子公司新发开放式产品、封闭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25%、2.75%,环比分别下跌0.21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发行数量上升反映出市场需求上升。在存款利率下行、限制手工补息、资本市场波动背景下,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流入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的银行理财。业绩基准的下调是市场环境与行业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市场对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未来收益预期的下降,这与市场利率维持在低位区间、债市震荡调整、同业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实施、高收益率资产陆续到期、新的高票息资产稀缺等相关。
加强产品创新
在业绩比较基准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展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加强产品创新与联动,从投资者需求出发设计理财产品,并做好投资者教育,提升综合竞争力。
杨海平认为,下一阶段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依然将承受较大压力。理财子公司可以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其一,用好鼓励理财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相关政策以及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一系列政策,对原有产品体系进行重建升级,推出特色化的理财产品,适时加大权益类理财产品投放;其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强化投研体系的升级,探索扩大可配置资产范围;其三,适度拉长理财产品的期限,抢抓政策红利,改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表现。
在明明看来,对投资者而言,首先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合理调整收益预期。其次适当配置其他资产类别,如权益类资产、基金等,以分散风险,提高整体收益。再者定期关注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公告,了解产品的收益变化趋势。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