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欣】特朗普政府的2026财年预算提案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美国各界议论纷纷。白宫当地时间2日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政府2026财年预算提案,其中国防支出增加13%,国土安全支出增加近65%,非国防可自由支配支出将削减23%。美联社3日表示,该提案寻求对国内优先事项进行全面重组。彭博社则称,特朗普政府预算案的轮廓凸显其试图通过国会控制支出的力度,以及他试图实施的一系列行政措施。目前,该预算提案面临来自两党以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质疑,其过于精简的内容也让部分媒体仅将其视为一份“愿望清单”,并不认为其将获得国会认可。
国家安全开支将超1万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4日报道,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提交的预算提案概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可自由支配”支出方面的优先事项。它不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联邦债务利息等长期“强制性”支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日报道称,总体而言,白宫提交的2026财年预算为1.7万亿美元,较上一年度下降7.6%。彭博社称,国家安全经费将增至1.0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创下新纪录。国土安全部是特朗普打击非法移民、加强边境安全和驱逐无证移民的核心部门,该预算提案将使国土安全部的预算增加近65%。
与此同时,2026财年预算提案要求全面削减特朗普自今年1月上任以来一直在削减的众多非国防可自由支配项目,特别是教育、对外援助、环境、健康和公共援助项目。根据提案,非国防可自由支配支出大幅削减约23%,从2025财年的约7200亿美元削减至5570亿美元,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该提案建议削减的机构和项目包括国家公园管理局、气候科学研究、对外经济和灾难援助、联合国维和部队、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
是“大胆的蓝图”还是“噱头”?
彭博社报道称,这份预算提案因缺乏细节而被称为“精简预算”,是特朗普首次有机会概述其对联邦政府规模和范围的愿景。但此次的版本比以往更加简略,省略了基线经济数据和利率预测内容,而这些通常是前几届政府预算提案中的一个特点。该文件也没有对政府债务、赤字或税收收入做出任何预测。
共和党人、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对上述提案表示欢迎,称其为“一份大胆的蓝图,反映了勤劳的美国人的价值观以及对美国强大和繁荣的承诺”。不过,几位重要的共和党参议员对政府的预算提案并不完全支持。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柯林斯表示,她对其中的一些内容“严重反对”,包括削减低收入家庭能源补助计划和支持生物医学研究的项目资金等。此外,拨款委员会副主席、民主党领袖帕蒂·默里说,“特朗普总统已经明确表明了他的优先事项:他想彻底取消那些帮助美国工薪阶层的项目。与此同时,他却给像他这样的亿万富翁提供巨额税收减免,并用不计后果的关税提高美国中产阶级的税收。”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削减医保、削减教育、掏空家庭赖以生存的各个项目——同时却在为亿万富翁和大公司提供减税资金。这不仅是财政上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劳动人民的背叛。”
即使国防开支增加也遭到质疑。美国海军研究学会新闻网报道说,尽管白宫宣称2026财年预算提案将首次实现1万亿美元国防预算,但国会的共和党人表示,该数字包含当前“和解法案”中的资金,并认为这一核算方式与他们期望从新政府看到的国防开支水平不符。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小组委员会主席麦康奈尔称,预算提案中增加国防经费的提议只是“噱头”。
谁受的影响最大?
受该预算案影响的还有普通美国老百姓。据美国Axios新闻网3日报道,白宫的预算提案大幅削减联邦开支——其中一些削减措施一旦实施,将使数百万最贫困的美国人陷入困境。
Axios网站报道说,住房倡导者对美国低收入人群住房援助削减近270亿美元感到震惊。疫情导致租金大幅上涨,而此次削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纽约住房会议执行董事雷切尔·费表示,其影响将是“非人道且毁灭性的”,“这项计划将导致更多人无家可归。”另一个打击是:取消低收入家庭能源补助计划,该计划帮助穷人《5分钟一期体育赛马》支付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费用。这在冬季严寒的州至关重要。同时被削减的还有45亿美元的教育援助,这笔资金原本用于帮助贫困学区。
不过,Axios网站认为,2026财年的预算只是一份愿望清单,国会不会简单地通过它。这只是一份部分提案,并未讨论政府的减税计划。其中一些减税措施,例如免征小费税,理论上可以帮助低收入者。不过,一旦提案中的这些削减措施实施,将对该国一些最贫困的家庭造成毁灭性打击,正如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一样。
制陶;金、银、铜及其制品的打制;手工织布和编纺刺绣;工 ⏱厂的织布、缝纫工作;竹篾、藤凉席的制作;佛像、木雕制作;玩具 ➦的5分钟一期体育赛马制作;棉或木棉服装和被褥的制作;铁匠;电焊工。
感染新冠病毒后 ☼,居家监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无力、疼痛、嗅 ⏳觉味觉减退等功能障碍 ⛴,大多会随着病情好转而缓解,如持续不缓解 ➦需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及处理 ➠。
本报记者 潘凤 【编辑:允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