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调整的银行股依然坚挺,5月13日再度逆势上行。截至13日收盘,中证银行指数涨1.53%报7629.55点,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个股全线飘红,多只个股触及历史新高。
综合机构观点,在利率下行通道中,银行股的红利吸引力仍在。近期降准降息齐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设立主体扩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叠加监管积极引导险资入市、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等,银行股迎来多重利好支撑。
关于最新一揽子金融货币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多位受访的银行研究人士称息差影响偏中性,预计负债端同步调整可有效对冲。不过,银行业的经营压力短期内仍没有明显缓解,A股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净息差进一步收窄,银行间业绩分化明显。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当前的低利率环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面对低利率、低息差周期及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加大,非息收入的拓展能力对银行经营发展的支撑将越来越重要。
银行股又成“显眼包”
5月13日,A股市场高开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个股跌多涨少,银行板块则继续逆势上涨,全天涨超1.5%,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领涨,个股全线飘红。
“五一”假期前后,此前持续坚挺的银行股一度因一季报表现低于市场预期陷入回调,但短暂调整后再度持续上扬。Wind数据显示,最近5个交易日,银行板块累计上涨5.76%,仅次于国防军工板块,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77%。13日,中证银行指数最高触及7631.65高点,收于7629.55点,创下2018年2月以来新高。
多位银行业研究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尽管盈利承压,但从基本面稳定性和股息红利等角度,银行股在不确定性加大背景下依然具有较强吸引力,尤其随着监管积极引导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银行股配置需求提升。从近期消息来看,公募基金行业改革、AIC设立主体扩容等,也被市场视为利好银行股。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许旭明13日在《中国上市银行2024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回顾及未来展望》报告发布现场表示,过去银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面临一些难点,比如很多初创型科创企业的特点与银行授信政策不匹配,近年来已有很大改善。随着AIC试点区域和机构扩容,银行有望能够更加有效地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更好地发力相关业务。
息差承压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聚焦银行经营基本面,息差压力仍是市场关注焦点。安永上述报告提到,截至2024年末,58家A股和港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52%,已连续5年下降,其中最近3年均低于2%。在此背景下,去年58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2%,其中股份行、农商行利息净收入降幅分别达到5%、6.16%。
近期,央行宣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中,降准降息同时落地超出市场预期,关于相关政策对银行净息差影响的讨论也进一步升温。许旭明对第一财经表示,降准和降低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都将有效降低银行成本,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进一步落实自律管理措施相关要求,也将推动存款利率下行,对稳息差起到重要作用。
净息差何时止跌?许旭明对第一财经表示:“银行净息差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还会继续下行,但是也不会一直下行下去,整体仍将处于合理区间。监管部门也会出台相关措施稳定银行的息差水平,保证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强调要平衡好“支持实体”与“保持银行自身健康性”的关系,要促进金融机构提升利率定价能力,有效落实各项利率自律倡议,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不少机构认为,这是监管释放出的呵护银行息差的重要信号。
忻怡指出,低利率时代,银行业应该走且已经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去年以来,上市银行在多个方面做“加法”和“减法”,“加法”包括把握市场机会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持续推动综合化经营,以及在“五篇大文章”中寻找业务新机遇等,“减法”则包括动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严控一般性费用开支、严控新增风险等。
“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上市银行也将面临更多机遇,但不确定性和挑战犹存。上市银行需紧跟政策导向,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加速转型,寻求业务新突破,积聚发展新动能。”上述报告称,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银行应该构建更稳健、更均衡、更有韧性的收入结构、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
忻怡进一步表示,随着净息差持续收窄,非息收入的开拓更为紧迫,考验着银行做专业服务机构的能力,目前行业也在朝着这一方面努力。“在非息领域、服务领域开展业务,从成本效益角度是最‘实惠’的,带来的资本压力也是最小的。”她说。
“由于自身情况不一样,不同银行在拓展非息收入方面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打法。”许旭明指出,相比金融牌照更为齐全的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需要更加聚焦现有客户群、聚焦本地客户,将信贷与投行、贸易结算、财富管理等业务协同联动起来。
责任编辑《爱游戏官网下载》: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