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唐卓雅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5月28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龙津药业(股票简称:*ST龙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股票终止上市决定。此时,距离龙津药业头顶“*ST(退市风险警示)”已过去一年。
5月29日,界面新闻记者拨打龙津药业投资者电话,对方工作人员称退市后的相关安排已在相关公告中披露。截至5月29日收盘,龙津药业的市值为4.53亿元。
2024年5月6日,龙津药业因2023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时隔将近一年,2025年4月25日,龙津药业在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披露的首个年报显示,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龙津药业已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2025年6月6日起,龙津药业将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龙津药业股票予以摘牌,即终止上市。在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间,龙津药业将不筹划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龙津药业在今年4月25日发布的《关于退市情况的专项报告》中曾表示,退市整理期间,公司的证券代码不变,股票简称后冠以退标识,退市整理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十五个交易日。公司将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及时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四十五个交易日内可以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据龙津药业官网及官方公众号,龙津药业成立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至1991年,公司董事长樊献俄自筹资金创办昆明群星制药厂(龙津药业的控股股东昆明群星投资有限公司前身),专门研制开发注射用灯盏花素等药物,1996年组建了如今的龙津药业。
灯盏花制剂也成为了龙津药业的起家产品。1992年,龙津药业开始研发当《亚博体官网》时最为先进的中药冻干粉针剂技术。1994年,龙津·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在全国首家上市,解决了灯盏花素在水溶液中难溶解和不稳定的技术难题。1995年,“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剂制备工艺”获得发明专利证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因其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也有“滇南灵草”之名。灯盏花与银杏、三七、丹参一道被称为四大类心脑血管中药,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龙津药业介绍称,灯盏花素已有多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国内外对其药理和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有11000多篇。灯盏花素对中风及其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循证医学研究相对充分。“龙津”牌注射用灯盏花素连续两次被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但保护期至2014年8月18日届满。
2013年,作为龙津药业当时的主导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的销量达到3452万支(680万标准盒),产销率为90.99%。在招股书中,龙津药业表示,注射用灯盏花素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决定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及盈利水平。而此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建设注射用灯盏花素生产基地项目,解决产能问题。
龙津药业2015年3月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1年至2014年),注射用灯盏花素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56%、83.68%、90.60%和 94.37%,销售毛利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99.58%、97.43%、95.81%和99.52%。
龙津药业的业绩严重依赖大单品,早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朵花养活了一个企业。2015年,龙津药业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但是上市后,公司业绩却走上了下坡路。
从上图可以看出,上市十年,龙津药业的年营收水平常年保持在1亿元至3亿元之间,仅有2021年营收突破7亿元,但是若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该年的营收也在2亿元左右。
与较为稳定的营收相比,龙津药业的净利润呈现出波动下滑的趋势,2019年的扣非净利润首次由盈转亏,此后数年,扣非净利润一直为负值。2019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988.60万元、-252.59万元、-1030.45万元、-5734.40万元、-8110.48万元、-5046.34万元,连续六年为负。
龙津药业的归母净利润的趋势与扣非净利润相差无几,区别在于2020年及2021年曾短暂扭亏,不过2022年开始又陷入亏损,直至触发退市风险警告。
在2023年年报问询函回复中,龙津药业主要将其经营较差的原因归结为大单品受政策影响导致销售不利。龙津药业指出,医保限制使用范围、处方限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都使得其中药注射剂销售受限。
龙津药业遇到的发展难题实则是整个中药注射液业的缩影。不少中药注射液企业同样受到政策影响业绩下滑,但是走到退市这一步的却是少数。
早在上市之初,龙津药业就曾意识到其业绩过于依赖注射用灯盏花素,但是上市十年却仍未打造出另一款接力产品。龙津药业解释称,公司一直通过研发和对外投资致力于业务增长,但药品研发周期长,短时间产品线难以迅速增加,且对外投资取得收益不确定性大、风险控制难度大,所以并未对公司产品结构带来改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津药业也尝试转型,在传统稳定业务之外开展药品推广服务、发展个护美妆产品。这两项业务均属于全资子公司云南龙津梵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控股业务,但是由于业务拓展难度较大、销售费用投入高,业务培育过程仍在持续,两家公司成立至今未能实现盈利,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阶段无法满足营业资金的需求。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