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财网
保险资管市场马太效应凸显,三巨头撑起半边天。
文/每日财报 栗佳
在保险市场上,当负债端将“防风险”置于核心地位,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措施时,资产端却不断放宽限制,得到了较大的自由度。这一背景下,一系列有利于资产端发展的政策被推出,为保险资管机构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因此,保险资管机构在当前的保险行业中经营发展如何自然备受关注。
截至目前,除华夏久盈资产因处于风险处置期年报暂缓披露外,其他34家保险资管公司均已陆续对外公布了2024年年报。据《每日财报》统计,整体来看,这34家保险资管机构在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416亿元,同比增长14.41%;净利润总额合计185.07亿元,同比提升17.4%。
同时,34家保险资管公司的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为26%,相较于上一年度的16.1%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从机构表现看,超六成机构(21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仅9家机构两项指标同步下滑,反映出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而在反映一家机构股东回报能力的ROE重要指标上,不同机构间差距较大,显示出分化特性,最高达69.22%,最低为-6.62%,意味着各大保险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显著。
保险资管市场马太效应凸显,
“三巨头”撑起半边天
2024年,保险资管机构的头部格局仍保持稳定,管理规模最大的3家公司——国寿资产、平安资管、泰康资产,仍为营收和盈利榜单前列,这3家的营业收入都达到40亿元以上、净利润都超过24亿元。
不过,“三巨头”的营收排名却出现一定变化,平安资产营业收入罕见跌出市场前三,被国寿投资超越,而国寿资产和泰康资产营收净利则依旧分列一二名。
具体而言,国寿资产2024年合并营收、净利润分别为67.03亿元、3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34.08%,较上一年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末,国寿资产管理资产规模超6.3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近4万亿元,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1位,亚洲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2位,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32位。
平安资管2024年实现营收40.45亿元,净利润24.51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增速却出现双跌局面,分别为-5.39%、-9.36%,尤其是在营业收入上,平安资管被国寿投资反超,罕见跌出市场前三,掉落至第四位。
泰康资产2024年实现总营收62.82亿元,同比增长23.11%;净利润为28.43亿元,同比增长36.47%,营收净利增速同样也处于较快增长水平。据泰康资产官网披露,该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4.2万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的第三方资产总规模超2.5万亿元,养老金管理规模超1万亿元。
以此作为计算,国寿资产、平安资管和泰康资产凭借股东优势拥有巨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以及行业必备的稳健投资风格和相对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不仅对国内整个资管行业贡献了超40%的收入,而且净利润几乎也占据了行业半壁江山。可见,我国保险资管机构的头部格局仍保持稳定,强者恒强。
值得一提的是,除三家头部保险资管公司外,2024年国寿投资营收首度跻身行业第三位,净利润排名则依旧是第四,而且该公司的业绩增速也是排名前四机构中最高的,当期实现营业收入42.33亿元、净利润为15.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达28.22%、56.99%。
太保资产、太平资产、华泰资产等7家公司则紧随其后,营业收入都位居前列,2024年各自所录得营收总额也都高于10亿元。
但同时仍有23家保险资管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其中,在2021年8月成立的安联保险资管,以及2023年10月开业的中邮保险资管2024年营业收入双双翻倍,同比增速超过120%。
值得注意的是,与25家公司营收普涨不同的是,中英益利资管、光大永明资产、太平资本、人保资本、平安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大家资产、华安资产、生命资产这9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首尾盈利分化,
22家盈利增长12家下滑
纵览整份盈利榜单,相较上一年,2024年保险资管公司净利润增减不一。在34家有可比数据的保险资管公司中,有12家盈利下滑,22家盈利增长。
在盈利增长的公司中,长江养老、国华兴益资管、合众资产、交银资产和安联保险资管这5家公司,净利润较上一年实现超60%以上的增长,其中安联保险资管净利润更是实现翻倍。这既有基数较低的原因,也有业务增长较快的原因。
就以盈利增速较快的国华兴益资管和安联保险资管为例,其中,国华兴益资管2024年实现营收3.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7%;净利润达1.5亿元,同比大涨85.2%。资料显示,国华兴益资管成立于2021年5月18日,由国华人寿和新理益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是中国第30家综合型持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国华兴益资管自成立以来,以受托管理控股股东国华人寿投资资产为起始点,循着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思路不断发展壮大。
而安联保险资管2024年的营收和净利则是均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分别为2.67亿元、0.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20.97%、135.17%。据公开信息,安联保险资管于2021年7月27日获得我国监管部门批准开业,成为中国首家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为五亿元,同时其控股股东安联(中国)为我国首家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除“三巨头”及国寿投资霸榜前四名外,太平资产、太保资产位居盈利榜第五、第六位,2024年分别录得净利润9.32亿元、8.3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4.36%、12.98%;华泰资产、新华资产、阳光资产、人保资产净利润则分居行业第七至第十位,分别达8.27亿元、7.57亿元、7.0《下载旧版彩民之家》6亿元、6.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17.95%、3.27%、27.58%。
而在12家盈利下滑的保险资管机构中,降幅最高的是中英益利资管,已经快达到浮亏边缘,去年净利润仅有0.0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81.85%;同期营收也不容乐观,同比下滑了39.28%至0.64亿元。
平均ROE达26%,
民生通惠遥遥领先
除了业绩层面外,ROE指标也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这能反映一家机构的股东回报能力,也与市场化程度和能做到的激励机制程度相关。一般而言,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的ROE数值越高,意味着对股东回报能力越强,内部效能也就越高,反之则越弱。
《每日财报》据2024年年报数据估算,34家保险资管机构2024年整体ROE平均值为26%,较2023年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已经扭转了该指标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但另一方面,不同机构之间ROE差距还是很大的。其中,民生通惠资产2024年ROE持续领跑,高达69.22%。民生通惠资产作为中小型机构代表,通过高弹性的权益投资策略与轻资产运营模式,连续多年保持ROE领先,凸显“小而精”的竞争优势。业绩方面,民生通惠资产2024年表现并不如意,实现总营收4.36亿元,同比下降3.25%;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下滑2.15%。
此外,泰康资产、中邮保险资管2024年ROE也已经达到30%以上,永诚资产、华泰资产、平安资产、建信保险资管、太平资产、国华兴益资管、阳光资产、工银安盛资产ROE均超过20%,都属于较高水平。
可以看到,不少中小型保险资管公司,ROE数值存在较大差异,揭示行业内部效率分化显著,中小机构股东回报优势参差不齐。而大型保险资管机构ROE水平虽低于行业均值,但在“规模优先”以及凭借万亿级管理规模形成稳定利润底盘加持下,可以实现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动态平衡。比如,泰康资产、平安资产等通过“大健康+资管”、“综合金融生态”等差异化战略,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提升资本效率,2024年两者ROE分别高达33.56%、25.94%,股东回报能力和内部效能不断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