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闫桂花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指出,要针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强化金融纾困、加力稳定出口和助力扩大内需等。
对此,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专家指出,“精准服务”的前提是准确识别出哪些企业将受到关税冲击,不仅要关注以出口为主、尤其是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还要关注位于供应链上下游、依赖出口订单的企业。
在工具手段上,复旦大学全球供应链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阔指出,可以借助增值税发票数据,通过交易网络分析,追踪哪些企业在出口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跟踪制造业企业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邓子梁则强调,应该从出口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吸纳就业和财务状况等角度来区分出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
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共同介绍相关情况。
强化金融纾困,“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指出,要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称,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了专门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目前,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其中约1/3是信用贷款。
接下来,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要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前提是准确识别哪些企业受到关税冲击,刘志阔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他说,最直接的对象是以出口为主、尤其是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直面受关税影响的市场,受冲击最为明显;但仅仅关注出口企业本身还不够。
“实际上,许多位于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虽然不直接出口,但由于依赖出口订单,同样会受到需求下滑、订单减少的间接冲击”,因此,“要实现‘精准服务’,就需要将这部分供应链企业一并纳入识别范围。”
在工具手段上,他建议,可以借助增值税发票数据,通过交易网络分析,追踪哪些企业在出口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发票链条,可以构建出口企业及其供应商的网络图谱,从而发现那些“间接受影响企业”。
他还强调,国内学术界完全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能力和科学分析方法。“通过加强政策制定部门与学术界的数据合作与研究协同,完全可以将这些方法转化为实际操作工具,为‘精准识别、精准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邓子梁则强调,要从地域、规模、影响、业务和财务五个方面精准区分“受关税影响的企业”。他举例说,对美出口额占企业营业额比重超过一半的企业会比较脆弱;另外,行业龙头企业也应该受到格外关注,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不但自身影响面广,众多上游企业也将受到影响。
其他应该重点关注的企业还包括: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就业人数众多,失业造成的社会影响面大;纯贸易类企业,或跨境电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需求高,一个季度资金周转不过来,基本就会破产;以及,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加大财务杠杆以解决短期财务压力的空间相对更大。
加力稳出口、扩内销
除强化金融纾困外,李云泽指出,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还包括“加力稳定出口”和“助力扩大内销”。
“稳出口”方面,发布会强调,对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和供应商要 “不断贷、不抽贷”,为企业留出调整时间,保障现金流和正常运营,并且还可以通过续贷、展期、信用贷款等方式,避免资金链断裂。
除此之外,李云泽还指出,要“督促机构做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发展专属保险,引导银行推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他建议,针对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购买需求,银行可以开发跨境消费贷款产品,为中国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支持。例如,为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海外消费者提供低息贷款,促进产品的销售等。
“助力扩大内销”的具体举措则包括,强化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等。
“内贸险共保体”会对出口转内销企业起到一定保障作用,邓子梁告诉界面新闻。不过目前而言,“纯外贸企业做内贸业务,仍面临很多障碍,比如品牌认可度低、销路难以打开、没有出口退税、回款周期和方式不同等等。”
刘志阔补充说,在这一过程中,降低“出口转内销”的转化门槛是关键。“要加快国内认证、检测、标准等审批流程,缩短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减少制度性障碍。同时,可通过政府采购、展销活动、电商平台合作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帮助企业打通内销路径。”
邓子梁还建议,在履行基本授信原则且不显著增加银行业保险业自身风险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授信和保险资格认定门槛,同时为跨境和国内电商平台提供更多融资,鼓励其为出口企业转出口或转内销提供免费培训或补贴。
中小微企业是帮扶重点
过去90天的关税动荡期给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涉美出口企业带来了高度的不确定性。据刘志阔介绍,整体而言,小额包裹企业面临的冲击更为显著,特别是在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跨境电商规则调整的双重影响下,经营压力加大。
民营企业是稳外贸重要力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出口总额3.5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9%,其中民营企业出口2.32万亿美元,占到64.6%,起到支撑中国外贸的中流砥柱作用,而民营企业又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大户。相对具备资源和能力推进全球化布局的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关税冲击会更大。
刘志阔指出,本次发布会中,多项政策措施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围绕增加供给、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环境四个方面展开,体现出系统性和协同性。
在融资供给方面,人民银行宣布新增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总规模提升至3万亿元,并下调再贷款利率。通过“量价协同”,引导银行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快于整体贷款增速。
在融资成本方面,政策提出传导市场利率下行带来的红利,同时通过内部资金定价优惠和规范银行与第三方合作,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旨在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在融资效率方面,政策强调简化银行内部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灵活满足首贷、续贷、信用贷等需求。无还本续贷政策自去年扩围以来,已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续贷4.4万亿元,满足了企业的资金接续需求。
在融资环境方面,政策提出完善担保增信、信用修复、划型标准等相关制度,同时推动货币、财税、产业、监管政策协同,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创造更适宜的融资环境。
“政策的具体落地和执行效果备受关注,期待一揽子政策的实施能够为小微企业带来实质性支持。”刘志阔表示。
特朗普的所谓“对等关税”对制造业的扰动已经初步显现。4月30日《胆码双飞大师每天定位独胆》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至49.0%,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下降至49.8%和49.2%,显示产需两端均有放缓。
得益于抢出口效应,中国前三个月出口数据表现良好,出口同比增长5.8%,其中3月同比增长12.4%;进口同比下降7.0%,其中3月同比下降4.3%。不过分析师认为接下来的关税扰动或继续,并可能影响到就业。
摩根士丹利2日发布的研报显示,4月从中国出发前往美国的集装箱货船数量同比大幅减少33%。开源证券5月研报指出,7-8月份是关注关税扰动效应的重要节点,届时若关税形势仍未明显好转,出口企业可能减少生产排期、优化人员等,叠加高校毕业季临近,关税扰动或沿产业链向外贸上下游传导,并可能扩大至民生就业领域。
对此,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应对。5月7日,外交部发布消息称,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举行会谈。
责任编辑:何俊熹
13 优化疫情防控 ➥,胆码双飞大师每天定位独胆放开经济活动
中国新闻网综合美媒消息,当地时间15日,一架F-35B ➡战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斯堡一军事基地坠毁 ,飞行员弹射逃生。
本报记者 柏拉图 【编辑:张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