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快时尚巨头希音(Shein)近期因高管“不认为希音是一家中国公司”的言论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这家发源于南京、2017年将供应链中心迁至广州的企业,虽未上市,但其商业模式与国别身份争议已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不是“中国公司”?
据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希音首席战略官Peter P《竟彩足球app官方网站》ernot-Day称其“不认为希音是中国公司”,该表态与其80%以上服装生产依赖中国的现实形
而就在2024年5月,希音执行主席唐伟(Donald Tang)在米尔肯研究所全球大会上称,如果从出生地和供应链角度看,希音是一家中国公司,因为希音诞生于中国,供应链在中国;如果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的角度看,希音是一家新加坡公司,CEO办公室、财务等核心部门均设在新加坡;而因为希音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与美国一致,所以如果这样看,它就是一家美国公司,详见《财中社》此前的文章:《辟谣供应链转移,“骑墙”SHEIN无“墙”可骑》)
目前争议发酵正值关键节点。美国自5月2日起取消小额关税豁免,希音商品面临最高120%关税,迫使其美国售价最高调涨377%。
IPO受阻
同时,希音IPO进程屡次受阻——2022年美股计划遇阻,2023年转向伦敦遇估值质疑,目前港股被分析师视为潜在选择。
2023年11月,美国参议员Marco Rubio曾公开要求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严格审查希音的上市及其中国业务信息,直指其试图规避“中概股”监管。
彭博社5月2日报道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希音正在评估美国关税对其业务的影响,并等待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希音的伦交所IPO计划已放缓。一个月前的4月初,在美国宣布对中国征收104%的关税后,外媒报道称,希音在伦交所的IPO已获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批准。
然而这仅仅意味着从监管角度来看,希音已获得IPO的合法许可,并不能确保最终上市。正常情况下,从获得FCA批准到最终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还需要经过投资者路演、确定发行数量和价格、发布最终招股说明书,这些流程通常需要2-3周。而视推进情况的复杂程度和市场反响不同,时间可能会更短或更长,详见《财中社》此前的文章:《估值跌超70%,SHEIN伦交所IPO再生变》
一个绕不开的事实是,希音供应链深度绑定中国。2024年,公司在广州增城投资36.9亿元的湾区供应链项目,预计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出口额超千亿。而市场拓展则集中于欧美,面临地缘政策风险。
身份争议本质是地缘博弈下的生存策略。希音虽注册于新加坡,但广州番禺区聚集超3000家核心供应商,构成其“小单快反”商业模式根基。淡化中国标签,旨在应对欧美监管审查,但供应链难以剥离的矛盾导致舆论反弹。
“我做数学时也是这样子,有意义的学问要做十年八年才能成 // ☹功竟彩足球app官方网站。所以我不怕中间有困难,就继续做最重要的事。”丘成桐说。
考生提前1个半小时可进考点
本报记者 陈秋菊 【编辑:赵半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