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倩
当前,钢铁工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可持续发展空间广阔。5月22日,在2025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钢铁分论坛上,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业内人士共同表示,将推动钢铁期货规则制度持续完善,共同促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助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期货定价趋势《彩牛网天空彩与行》越来越明
2024年以来,上期所围绕企业所关切的交割品牌、交割仓库、合约连续性等问题,广泛调研,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服务方面,张铭表示,上期所持续加强市场调研,疏通实体企业参与难点与堵点;开展多层次的产业培训活动,增进行业对期货的理解认知;持续建设27家钢铁产融服务基地(产业类22家,产融类5家),发挥以点带面服务能力。2024年以来,钢铁期货产业客户总数逐步增长,宝武集团、南京钢铁、沙钢集团等生产企业,中国船舶集团、三一重工等消费企业,以及物产中大、热联集团等贸易企业积极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
“十多年来,钢铁企业对于期货市场,经历了从关注到认识,从理解到运用的转变,一些钢铁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有效规避生产经营风险。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对实体产业影响越来越大,钢铁期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期货定价趋势越来越明显。”骆铁军表示,钢铁与金融正在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钢铁企业正在努力适应这一转变阶段。
提升产业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着来自市场、环境和转型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张铭表示,上期所将继续扎根实体经济,锚定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目标,全面深化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稳健运行。
骆铁军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动作为、积极行动,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一个根本任务,坚持“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突出“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三项重点,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这一个进程的“1231”行业工作重点。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扎实推进“产能治理新机制和联合重组”两大基础举措,“超低排放、极致能效、数字化转型”三大改造工程,“铁资源开发和钢铁应用拓展”两大产业发展计划的“232”重点工作。
针对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日益增长的贸易定价、风险管理与资源配置需求,张铭表示,上期所将进一步加强与上游钢厂及下游船舶、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对接,会同行业协会和会员单位合力提升产业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同时围绕钢厂业务需求,有序推进新一批厂库设库工作,并做好调研分析、制度优化和功能发挥的闭环管理,持续提高产业客户参与度。
近年来,钢铁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全产业链“走出去”步伐加快。张铭表示,为更好服务“出海”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上期所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稳妥推进钢铁期货的国际化进程。上期所正在与多家境外交易所积极推进钢材期货结算价授权工作,进一步拓展中国钢铁期货价格的应用场景。
责任编辑:赵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