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在中国,“先生”一词是对德高望重者和学识渊博者的尊称,强调了一种修为、一种精神和一份崇敬。《礼记》中就曾将老师称作“先生”:“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师者的敬意与崇拜。而“大”,就是一个人张开手脚、顶天立地。“先生”冠之以“大”,突出了为人师者所需要的境界和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大先生”的标准,“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是“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先生之“大”,不在于学校之大,也不在于职称之高,而应在学问之深、品德之高、格局之大等。古有孔子、朱熹、韩愈,今有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均于社会、国家、民族、人类未来抱以深刻洞见及满腔热忱,成为世人景仰的“大先生”。
先生之“大”,大在学问。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大先生”的基础,正如“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无扎实学识,难当师之大任。
如何做到学问之大?唯有知“小”,方能成“大”。而今正逢“信息大爆炸”时代,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通用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瞄准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沿,持续更新知识储备。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视域之小、学问之浅,而不是自以为是、自大自满,才能让学问不断长进、不断突破,让自己的课堂有深度《亚博app手机下载》、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
先生之“大”,大在品德。人无德不立,抛弃了品德操守,就难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对于教育来说,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学生眼里,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先生之“大”,大在格局。正所谓“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担当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何为心怀“国之大者”?即“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了然于胸。今天,全国各级各类学校2.9亿多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1800多万教师则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北宋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师不仅应心怀如此境界,更要培养学生去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和国家责任。
近年来,一大批优秀教师代表用行动践行了什么是“大先生”,诠释了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到用毕生精力践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誓言的黄大年;从扎根深山、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李保国,到用扁担把上百斤课本挑过大山的张玉滚……他们用坚守与奉献,展现了新时代“大先生”的高尚品质与责任担当,收获了累累硕果与桃李芬芳。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要时刻以“大先生”的要求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老师们致敬!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孟利铮 孙洁 宋春燕 闫田田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对于未来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长期增长率 ❗,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我们需要识别能构成未来中国经济的 ♓这些关键的节点行业、节点领域,同时加大对这些节点行业、节点领 ❌域的投资。投资强度甚至超前投资变得非常重要,我想这是中国模式 ✨区别于我们讲到的这些西方国家或者全市场经济体系下的这种模式的 ❓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因为在这里那些处于关键节点领域的占最终回报 ☼可能不太高的这样一些关键行业,就像高铁、5G基站,它可以由政 ☾府来主导,带动市场力量来完成这种投资。而在一个全市场经济体制 ♐下,如果没有有为政府这样的积极介入,社会回报远远高于资本回报 ♊的投资项目或者这些行业可能会面临投资不足的一些问题 ❣。加大对这 ♊些亚博app手机下载行业投资 ♍,是高质量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点。我看了一下我们在过去 ⛲将近40年时间,分析了一下中国投资率跟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联 ,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是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投资率里面增加10 ☾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上增加1.18个百分点。未来高质量 ⏬发展需要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驱动,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 ❗投资强度,主要就是对这些关键行业、节点领域的投资强度,这可能 ⛄是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方面的分析。
郑 州亚博app手机下载
本报记者 后藤麻衣 【编辑:史思明 】